2025年 06期
数智时代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吴鹏泽;狄璇;随着数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赋能,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正经历从经验直觉向数据驱动的转型。然而,技术愿景与现实场域间的割裂,使得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面临深度与广度不足、反思质量亟待提升的挑战。文章基于福格行为模型,从动机、能力、触发条件三个方面剖析数智时代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在困境与外在瓶颈,并针对性构建其突破路径,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质量。文章不仅为数智时代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破解现实困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变革提供了实践指导。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土壤湿度对绿萝生长影响》一课为例
丁鹏;计算思维是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物联系统课程内容的实操性较强,而初中生的思维正从形象向抽象转变。面对这些特点,如何根据初中生特点有效设计课程内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存在一定挑战。因此,文章提出了在跨学科视角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核心流程。本研究通过实践案例《土壤湿度对绿萝生长影响》,从内容分析、目标设计、活动设计、教学实践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跨学科视角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活动。结果表明这一路径能有效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
“学习进阶”视域下计算思维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史霄波;赵冰莹;李宁宁;廉伟伟;张俊娜;计算思维在教学中常面临目标设定模糊、高水平发展路径规划困难等问题。学习进阶理论具有进阶目标明确化、进阶过程可视化和进阶评估科学化等特征,能激发学生思维结构理性蜕变,推动计算思维向高水平发展。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究了计算思维与学习进阶耦合关系,基于Solo分类可视化计算思维高水平进阶历程,构建了计算思维进阶培养模式。该模式由浅入深明确计算思维进阶目标、可视化表征了思维发展历程及提供思维测评证据,系统梳理了计算思维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进阶脉络,为设计多层进阶式教学目标体系、规划高水平进阶路径提供参考。
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估与提升的探索
陈健;吴树君;在“双减”政策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精准评估与提升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文章探索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评估与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方法,涵盖课堂环境、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管理三大维度。通过AI测评系统获取多模态数据,结合专家协同分析,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能力评估和改进建议。研究表明,该方法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手段,进而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此外,文章进一步提出优化路径,包括丰富专家评课内容、建立教师能力与学生成绩的相关曲线以及设置调查问卷等。
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测诊研训一体化模式应用探索
丁友根;张智信;人工智能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本研究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科学测评、精准诊断与个性化研训一体化模式,通过构建“测—诊—研—训”闭环系统,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文中详细阐述了AI测评实训系统的多模态数据采集架构(涵盖人脸、情绪、姿态、语言、声音、视线等6大AI引擎)、三级指标体系设计(3大领域、8项维度、18项观测角度),结合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的实践案例验证了该模式在提升教师反思能力、优化教学行为、促进跨区域教研协同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小学数字故事编程活动框架研究
罗力强;江伟英;杨来兄;方远豪;目前,编程教育作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创作基于“用编程”的数字故事活动正逐渐成为素养导向下编程教育教学创新的新范式。文章针对小学生数字故事编程学习中存在的知识储备不足、编程技术水平有限、学科融合能力欠缺等问题,在梳理国内外三种典型数字故事编程教学范式的基础上,以支架式教学、数字故事教学为指导,以数字故事编程为实现载体,设计了“三阶段、三水平、六支架、八活动”的小学数字故事编程教学活动框架;创作了《汉字学习自学系统》《喜迎中秋》《五月五是端午》的跨学科数字故事教学实践案例,进行了实践教学和数据分析,验证了活动框架的有效性。
基于五育生态的信息科技课程评价模型构建与实施路径
童梅春;谢丽华;文章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纲领,以《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为指引,构建了“五育生态”导向的信息科技学科评价模型。通过课堂评价量规、课程总评量表、数字平台赋能,在每课时中嵌入五育导向的即时评价量规,在融合课程中开发多维联动的总评量表。依托新五育评价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动态分析与精准反馈,贯通“自我评—同学评—教师评—家长评”的评价网络,并将评价结果深度应用于课堂教学改进、学业水平评定及办学管理。以此扭转信息科技学科重“技术应用”轻“科学育人”的偏向,把五育并举贯彻于信息科技课程、课堂与课业评价中。
小学人工智能课程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以《AI健康助手》项目为例
游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人工智能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对于探索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培养学科素养,文章以“AI健康助手”项目为例,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徒制理论,遵循学生主体、实践性、最近发展区等设计原则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引导小学生参与智能穿戴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专家系统构建及测试优化等任务,提升其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促进其计算思维与学科素养发展,以期为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案例。
教育智能体国际实证研究综述
何雨昕;谢晓;针对教育智能体实证研究缺乏梳理和剖析的现状,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筛选WOS核心数据库中的两个子库SCI-E和SSCI,并选取214篇教育智能体实证研究论文,统计分析论文的发表数量与时间、刊物与国家、关键词与突现词,了解国际教育智能体实证研究的热点;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教育智能体应用的研究方法和学段,并围绕设计开发、效果探究、因素分析等主题,为教育智能体研究的发展提供启示。
聊天机器人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分析
任楷文;陈祎雯;宋佳美;王运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聊天机器人在教育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13年至2024年5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共词分析,揭示了聊天机器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演变轨迹及其研究前沿,特别是在个性化学习辅导、智能教学助手、语言学习伙伴等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对文献时区图谱与关键词突现分析,预测了未来研究的热点,指出移动学习、深度学习与教育交互将成为研究的新焦点。最后,研究为该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系统回顾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前瞻性建议。